首页 >> 洗板机

一砂发展史

顺宇机械网 2023-07-07 16:43:58

一砂发展史
摘要 第一砂轮厂(苏家屯砂轮厂)奠定了我国磨料磨具工业基础一、第一砂轮厂(苏家屯砂轮厂)的历史沿革第一砂轮厂(苏家屯砂轮厂)前身为日本侵占我国东北时,于1940年在沈阳苏家屯建立的“满洲...
第一砂轮厂(苏家屯砂轮厂)奠定了我国磨料磨具工业基础


一、第一砂轮厂(苏家屯砂轮厂)的历史沿革
第一砂轮厂(苏家屯砂轮厂)前身为日本侵占我国东北时,于1940年在沈阳苏家屯建立的“满洲吴制砥所”。日本投降后,由国民党政府接收。先由国民党国民经济部东北区特派员办公室领导,改名为沈阳第二机器厂第四分厂;1946年10月隶属于国民党资源委员会沈阳机器制造有限公司,改名沈阳机器厂第五所。1947年6月又更名为沈阳机器厂第四分厂。
1948年11月8日沈阳解放。东北人民政府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出军代表三人(王化民、杨景富、杨东阁)接管该厂,先后更名为沈阳第一机器厂六分厂、东北机械十三厂,1949年4月,人民政府又将日伪留下的一家丹东小砂轮厂(日本人建的“兴亚制砥所”)的人员和设备合并到该厂。1953年1月东北机械十三厂上收,由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二工业管理局领导,重新定名为“苏家屯砂轮厂”。1955年根据第一机械工业部通知,苏家屯砂轮厂更名为441厂(郑州砂轮厂为402厂,山东金刚砂制造厂为453厂)。1957年按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二工业管理局通知,441厂恢复原名苏家屯砂轮厂,(402厂恢复原名郑州砂轮厂,453厂改名张店砂轮厂)。1962年定名为第一砂轮厂(郑州砂轮厂改为第二砂轮厂,1963年贵州砂轮厂改为第三砂轮厂,张店砂轮厂改为第四砂轮厂)。
解放前该厂规模很小,工厂设备陈旧,产品单一,只能生产陶瓷砂轮。所用磨料全部由日本和朝鲜进口;砂轮成型采用费时费料的泥浆浇注法和手捣成型法;烧成采用几座倒焰式小窑,烧成后,用天轴皮带车床进行加工制成成品砂轮。由于没有成品检查设备,产品不经检查即行出厂,最高年产量180吨砂轮。

二、艰难的起步
1948年11月,新生的人民政权正式接管了苏家屯砂轮厂以后,为了消除工人疑虑,迅速恢复生产,军代表在了职工中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张贴布告、标语,宣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四处访贫问苦,走访老工人的家庭,动员工人回厂上班。在军代表的启发动员下,许多老工人深明大义,陆续有80多名员工回厂上班。军代表首先组织他们清理遍布厂区的荒草和成堆的瓦砾。接着开始组织恢复生产。在组织生产时碰到的最大困难是缺少各种生产工具,设备也由于零件缺损无法开动。为了解决这个困难,党组织及时在厂内开展了一个大规模的“献纳器材、公物还家”活动,全厂热烈响应,纷纷回家,将自已保存的各种原材料、工具、零件、测温热电偶、化学药品辉县等生产必需用品献出来。仅仅几天时间,就收到各种物品七百余件,经过清洗、整修,装备了生产设备,使大多数生产设备运转起来,为恢复生产创造了条件。从接管之日起,仅用了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具备了生产必要的设备条件,迈出了恢复生产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要解决恢复生产的技术问题。工厂当时没有技术人员也没有技术资料,恢复生产的唯一依靠是老工人的实际操作经验。1948年12月,几位老工人用日伪时期留下的金刚砂,依靠旧职员手中保存的一些残缺不全的砂轮配方和他们的实际操作经验,开始恢复砂轮的小批量生产并开始试制砂纸,从而开始了生产。

三、取得的奠基性成果
1、1949年12月25日,试制成功黑碳化硅
由于当时不能生产磨料,致使磨具生产遇到了很大困难,时任苏家屯砂轮厂厂长的高柱天,根据东北地区石英砂和焦炭资源比较丰富的特点,首先提出了试制碳化硅的设想。在征得东北人民政府工业机器工业管理局的同意后,决定自已动手试制(黑)碳化硅磨料。
碳化硅是用石英砂和焦炭在电阻炉中冶炼而成的一种人造磨料,它的硬度在普通磨料中为最高。在当时,谁都不知道、也没有见过碳化硅是怎样生产出来的,也没有生产碳化硅的技术资料。面对万事开头难的困局,厂领导放手发动群众并和他们一起研究办法。工厂成立了由赵广和、李向光、陈永贵、王风泉等组成的碳化硅试制小组。他们根据搜集到的日文版旧书上介绍的有关碳化硅生产的一点记载和示意图,在各专业人员和工人通力合作下,一边试验,一边摸索碳化硅生产工艺。经过六个月的反复研究试验,终于在1949年12月25日试制成功黑色碳化硅磨料,由东北机器工业管理局组织鉴定并于1950年投入生产。
黑碳化硅磨料的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不仅有效地缓解了当时磨料奇缺的状况,同时也在我国磨料磨具工业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当时的《沈阳日报》发表评论说:“碳化硅试制成功,给砂轮工业打下了基础,为我国自制金刚砂开辟了道路,为磨料磨具工业史掀开了新的一页”。对这一重大成果,东北机器工业管理局发专函祝贺。厂长高柱天及试验小组成员受到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及沈阳市委的嘉奖。
2、1951年2月12日,试制成功棕刚玉
1951年元月,东北机械十三厂(苏家屯砂轮厂)成立了以陈永贵为主、顾与、徐学正等参加的棕刚玉试制小组。小组成员在碳化硅试制成功的精神鼓舞下,克钢丝螺套服了原材料、生产工艺和装备上的重重困难,经过12次试验,于当年有2月12日在单相电弧炉上获得棕刚玉样品。经过小批试生产后,于下半年投入生产。
3、1952年8月试制成功绿碳化硅
1952年8月东北机械十三厂(苏家屯砂轮厂)与东北科学院、大连科学研究所合作,试制成功了绿碳化硅磨料。同年投入生产,当年生产绿碳化硅共27吨。
4、1952年试制成功白刚玉
1952年,东北机械十三厂(苏家屯砂轮厂)在单相电弧炉上试
制白刚玉,获得成功。因当时无铝氧粉原料,故未正式投产。
至此,号称普通磨料“四大金刚”的棕刚玉、白刚玉、黑碳化硅、绿碳化硅均试制成功,并且除白刚玉外,其它三种磨料均投入生产,实现了我国普通磨料的从无到有,及时解决了当时磨具生产中的原材料问题,大大增强了我国磨料磨具工业的自给能力,奠定了我国磨料磨具工业的发展基础,把当时我国磨料磨具的生产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5、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支电加热元件——硅碳棒
1955年7月, 苏家屯砂轮厂并有东北综合工业研究所、东北电
器工业研究所参加,组长东承久用密质碳化硅为原料,手打成型,以直接通电烧成工艺,试制成功航天模型我国第一支硅碳棒电热元件。
6、开创了磨具生产的新局面
1953年在苏联专家索托夫指导下、在中国科学院综合研究所沈青囊的协助下,研制成功酚醛树脂,开始生产树脂砂轮。
1953年12月,由该厂的高云鸿、金志广等参加,试制成功橡胶结合剂砂轮,并于第二年投入生产。
1959年8月,在苏联专家兹贡尼克的帮助下,建成了我国第一条煤气隧道式砂轮烧成窑,隧道窑总长83.5米。
1963年11月,为提高精密磨具质量,建成了16米窄缝插扳隧道式电炉并投入使用。
1964年,为了发展高厚度砂轮,自行设计制造了一台水静压机成型砂轮装置,为高厚度砂轮的生产开创了一条新途径。
1965年与郑州三磨所合作,试制成功镜面磨砂轮,磨削光洁度可达14级。

四、中国早期磨料磨具工业培训基地
沈阳苏家屯砂轮厂因为其特殊的历史地位,使它成为了我国磨料磨具最早的专业技术培训基地。从1953年至1957年期间,该厂共为兄弟厂家陆续培训人员近900人;支援山东金刚砂厂和郑州砂轮厂的技术人员、管理干部和熟练工人共318人。同时该厂还于1956年和1960年,分别接收了朝鲜和越南两个国家的实习生各5人,进行为期一年的砂轮制造技术培训实习。作为我国最早的磨料磨具专业技术培训基地,该厂为我国磨料磨具制造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行业的人才培养做出了重大贡献。

五、探索、积累了工厂管理的宝贵经验
1953年,苏家屯砂轮厂开始实施定额定员管理,推行作业计划。1954年推行经济指标下车间,加强了厂内的经济核算;建立生产科、设立调度室、召开调度会议协调平衡各方面的进度,组织均衡生产;成立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系统,加强现场的技术指导;开展劳动竞赛,工会与工人签订劳动竞赛合同;在经营管理上采取以销定产,实行合同制,按月按季完成合同等。该厂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出的有效而宝贵的经验,不断地被同行业学习和推广,对起步阶段的我国磨料磨具企业产生和管理起到了极大的指导效用,对我国磨料磨具的生产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虽然第一砂轮厂,在改革开放后因经营不善而申请破产,但他对我国磨料磨具工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经过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磨料磨具大国,此时让我们回忆和学习我国装饰灯磨料磨具行业前辈们的艰苦卓绝的创业精神,对提高和增强我国磨料磨人向世界强国迈进的信心和决心,则是十分有益的!
扬州一级医院哪家好
三沙腱病医院哪家好
友情链接